因为EB-5投资移民是国内最早被大家所熟知和接受的投资移民项目,所以对于在全新法案基础上重现上线的EB-5还是抱有非常乐观的想法,但是由于之前排期、变政传言等因素的影响,真正了解EB-5投资移民的朋友已经非常少了。
今天,兆龙移民就来为大家整理一篇关于EB-5的基本知识汇总,这些问题也是大家在咨询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我们就从几个基础步骤来进行逐一说明,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国EB-5的五大基础步骤
1、了解项目
因为EB-5投资移民是兼具身份办理和投资行为的移民项目,所以不仅要考虑移民法案发展的影响,也要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自己所搭乘的项目。
在兆龙移民美国团队看来,在第一阶段,了解投资项目的信息通常会占据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移民申请人们通常会通过看宣传材料、看项目文件、听讲座等方式来比较和评估项目,再选定项目的情况下,综合比对中介公司的实力,决定是否签约;
2、准备递交移民申请
在这一阶段,申请人会根据律师及文案下发的文件清单进行申请资料准备,这中间最为关键的当属准备资金来源证明文件。
EB-5投资款的相关资金来源证明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最常见的资金来源包括公司营利分红、工资收入(包括奖金)、赠与、继承、股票、贷款、房产买卖等,但是这里要注意,像分红、工资等需要出具合法纳税证明,而房产买卖相关则需要提供购房款的相关资金证明,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所以对于这个环节,兆龙移民提醒大家在咨询过程中,一定要如实表明自己将会用于投资的款项及来源,以免在未来因无法提供资产证明文件,导致各种不利境况。
3、等待广领馆面试或者赴美调整身份,获得有条件绿卡
这一部分的核心是关于如何实现转为有条件绿卡的方式,众所周知,美国移民目前有广领馆面签和赴美I-485身份调整两种方式,在需求和实际情况不同的情况下,最适合大家的方式也不是一定的。
广领馆面签:注意预估申请人子女在向NVC(美国国家签证中心)递交DS-260被受理之时的年龄估算,一旦锁定年龄超过21周岁将失去作为附属申请人一同移民的权利(“锁定年龄”约等于“实际年龄”减去“I-526审理时间”),是否选择等待广领馆面签对于附申子女年龄偏大的家庭来说是需要格外注意的;
I-485身份调整:新EB-5投资移民对于国内家庭最大的吸引力当属能够在I-526获批之后,提前进入美国境内进行身份调整,在递交I-485的同时申请I-765工卡和I-131旅行证二合一Combo卡,即大家所说的“小绿卡”,即可提前享受美国绿卡同等福利和权利。
这里兆龙移民小编提醒大家:I-485是需要在主申请人满足居住时间要求的情况下来进行的,所以对于无法放弃国内事业的朋友们是不适合考虑这个身份转化方式的。
4、递交I-829申请
这个环节的申请关系到能否顺利取得无条件永久绿卡,也就是大家最关心的“绿卡安全”。中间要提供包括投资项目就业岗位创造计算文件,以及投资资金在申请之前一直处于项目之中等相关文件,所以在咨询过程中大家一定要对EB-5项目有准确判断,这里的判断主要是项目在未来预计取得永久绿卡之前的发展规划,以及运营情况的展望。
5、收回投资款
对于EB-5投资移民过程来说,“绿卡安全”和“资产安全”是所有人都应该持续关注的两个核心要点,毕竟就新EB-5移民项目来说,最低80万美元的投资门槛,对于大多数申请人家庭来说都会是一笔比较庞大的款项,所以需要格外注意项目未来的发展是否是具有大概率安全还款可能的(美国相关规定要求EB-5投资是具有风险的投资行为)。
其中“资金安全”的最终表现就是“能否按时还款”,这中间有两个要点,分别是“按时”和“还款”。以“按时”为例,“项目周期的开始计算节点”、“EB-5资金的还款顺位”等都是会影响项目还款及申请人资金退出时间的;“还款”的影响因素就更为复杂一些,像“抵押”、“担保”等条款都是能够保证项目还款的条款,这是风险控制的常见手段,但是能否达到最终全部顺利还款,还是要更多依靠项目的规划及运营前景,简单来说,就是“所投资的项目是否具有良好的投资前景和升值可能”,只有当项目真正具有非常乐观的运营前景,投资人资金所面临的风险才会得到相应降低,从而拥有更大“还款”可能,所以大家一定要谨慎选择投资项目。
新EB-5投资移民
国人最熟悉、实现快速移民美国的方式
美国国会于2022年3月11日通过了《EB-5改革与诚信法案》(EB-5 Reformand Integrity Act of 2022,以下简称“EB-5新法案”),正式重启EB-5区域中心移民计划。这次EB-5新法案被重新授权至2027年9月30日。
新EB-5投资移民最大的惊喜在于以下特定地区的项目将享受美国绿卡签证预留的快速绿卡:
* 农村地区项目, 每年2000张绿卡预留,约满足800个家庭绿卡申请▶ 申请条件
I类:投资105万美元
版权声明:本文由兆龙移民独家精选,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同行与媒体转载。欢迎个人转发分享至朋友圈。